我,法学生,正在写代码
🍎 不懂编程的法律人不是好产品经理
从法学院毕业时恰逢上一次人工智能技术浪潮,但我的编程之旅还是源于实际工作需要。
契机之一
是为了批量标注数据而接触到正则表达式;
万事开头难,当学会了一些概念原理、语法规则之后就可以实际操练起来了,当真真切切写出了几十条正则之后,就可以云淡风轻地说一句:“无他,惟手熟尔”
契机之二
是为了解决数据统计问题而接触到数据库查询语言;
有时候工作成果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,而数据分析的问题和维度发现,很难被事先定义。
这意味着你往往无法向程序员传递出明确的“业务需求”,当你苦恼于巨大的沟通成本后,自己查库是解放自己和他人的一种路径。
契机之三
是转型为产品经理之后与技术开发掰扯的需要;
“这个没法儿实现”、“预估工时5人月”,当技术开发抛出这个论断时,或许是产品经理确实提出了一个违背常识的sb需求,或许是技术开发不能Get 你的点,言而总之,善意相信错全在产品经理。
此时,一个不懂技术的小白面对这种情形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。而如果你的知识领域能支撑你的自信,确信站在你对面只是一个不会思考的 “假同事” ,你就可以把他按在地上摩擦,直至擦出火花。
契机之四
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需求;
我的偶像是斯塔克工业集团的托尼老师,梦想是要为自己打造一身 “战甲”。通过编程实现一些商业公司尚未关注或者无法参与的需求,做一些 “增益其所不能” 的事情,能体会到其带来的“自由”。
而我最终成为iOS开发者,显然归因于最后一个。
🍇 没有趁手的工具就自己造
人类在自然界的一个显著的优势,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。其中,“一把趁手的工具” 可以是他人提供的标准化产品,也可以是自己亲手打磨的一件利器。
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,花钱买“方便” 是明智的选择,一个经过时间打磨的工具自有其合理性与优势。如一把“钉锤”,其材质配重、手柄长度,经过使用者们的长期选择,不同生产商的设计逐渐趋同,可以认为行业内普遍发现了该类工具的“最佳实践”,这类实践是当时的冶金材料技术、工程设计技术等大环境所能达到的水准。假设这个社会是静止的,故事可能到这里就进入了一个美好的结局。
但是新生产要素的出现带来了变量,继而可能引发变革。当硬件性能以摩尔定律描述的速度进行快速升级时,软件产品解决方案也理应具有更多可能性,而采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,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,却不是一件人人都乐意做的事情。
在一些企业中,系统的“稳定运行”大于产品体验升级,躺着数钱可以,站起来就得腰疼,姑且称这种现象为 “富贵病”。这里并没有贬义,只是再次感慨 “人各有命” 、“时势造英雄” 以及 “飞猪理论” 的精妙。
这世上有太多咸鱼,他们往往以一己之力,拉低整条街的智商。假设你想要的尚不存在,或者你的洁癖“作祟”,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产品就是摆在眼前的一条路。
🍉 实现自由的可靠路径
历史书上讲,这个世界上存在过通才:好好一个画家,扭头就搞起了机械设计,顺手还把人体解剖整明白了;堂堂一个数学博士,毕业论文写了人类遗传学,摘下面具竟还是玩杂耍的高手。
有人可能说,如今知识大爆炸,吾生有涯而学海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己。这句话在某种情境下是道理的,假设你能够做到独立于世俗之外,清心寡欲追求养生,饿了吃青草,馋了吃蚂蚱,渴了喝露水,何尝不是一种选择。又或者你是一个临近耄耋的老人,望着茫茫书山扭头就走,多追求几天逍遥日子何尝不对。
可惜你只是一个普通青年,有欲望,想改变。如果一面声称要追求自由改变世界,另一面又给自己的智识划定了界限,终归是大梦一场。
即使知识信息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,但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本好书能带你入门一个领域,几百个小时的课程足够让你通过一门复杂考试。
特别是现在,我们拥有了ChatGPT或类似的超级AI…
于是最终的障碍,只剩下 “ 你是否愿意?”
👨🏻💻我在做什么?
大概是完成自己在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。
我的小红书:https://www.xiaohongshu.com/user/profile/633b695b000000001802aace
我的作品:https://apps.apple.com/cn/developer/%E6%98%8E%E7%A3%8A-%E5%BC%A0/id1614078644